设为首页 | 加入收藏 | 联系我们

姓名:
手机:
Q   Q:
  
您所在的位置:首页 >> 心理行为 >>

心理行为

儿童的攻击行为

作者:管理员     来源:河南     浏览量:250     发布日期:2014/9/21

    儿童的攻击行为(或称侵犯行为)是儿童社会性发展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。心理学研究发现,儿童攻击行为发生的根源大致有以下几种:

一、儿童气质因素
    在儿童“气质、性格与人格”这一篇章中,我们已了解并得出这样的结论:气质源自人的天赋性能,与人的先天遗传因素有关,具有稳定性!其实每个儿童都存在潜性或显性的攻击性,只不过表达的强弱、倾向及形式不同。比如外向的儿童倾向于直接主动的显性攻击,内倾性明显的儿童一般采取隐性被动攻击。我们通常看到的是外倾性儿童的显性攻击,却忽略了儿童的隐性攻击。比如:儿童争抢玩具、不允许别人动自己的东西、生气时摔东西、打架等,这属于直接的显性攻击;再比如:儿童的生闷气、委屈情绪、自己打自己、把愤怒情绪发泄到物上、悄悄的打小报告等,这就叫隐性攻击。只不过后者由于得不到家长的观察认知或正确理解而常常被忽略掉。其实就对孩子产生的伤害来说,后者大于前者。
    从另一个层面来看,显性攻击属发泄,隐性攻击属积累。发泄者一泄千里;积累者积久必爆发。从心理发展层面来讲:二者属于天性因素所致,但绝不能任凭其天然发展,而需要家长和老师对其做出调整和完善,使其协调发展才能使人格及整个心理状态都是健全的,从而顺利的胜任自己的社会角色。故儿童的攻击性首先出自特定的气质类型,并呈现出规律性和一致性。
二、家庭教育环境
    一些父母喜欢用强制性的教养方式来教育子女,尤其是有些父亲更喜欢用暴力使子女得到顺从。这样的家庭环境会使孩子也学会用同样的方式对待其他人,和认识到只有暴力才能解决问题,进而用暴力发泄自己因为家庭压力而造成的不良情绪,从而形成攻击的社会交往模式。
    以上两种,是造成儿童攻击的关键原因,其他的次要因素,在此不再赘述。

友情链接


电话:0371-63616361 0371-56617879
手机:13073797371 18613710433
网址:www.chinazhuyili.com www.jbcjy.com